王双勃然大怒:"尔敢放箭?我家将军乃冀州牧袁公之侄袁铭!若伤我主分毫,必踏平你等山寨!今日特来拜访田先生,速去通报!"
头目被这番气势所慑,转头看了看袁铭,半信半疑道:
"你果真是袁公子?我这便派人通报。若敢欺诈,定叫尔等乱箭穿心!"
正欲遣人,忽见十余骑簇拥一人疾驰而至。田畴亲自来到寨门观望,见寨外军容整肃,马匹精壮,绝非贼寇可比。再看当先少年气度不凡,举手投足间,颇有世家子弟之资。
袁铭隔河望见来人身着儒衫,面容清癯,当即催马至河边高声道:
"田先生!小子袁铭,袁州牧族侄也。昔日就曾听过先生大名,一首倾慕先生学识。今北上伐代郡,途经宝地,特来拜谒,望先生放下吊桥一叙!"
田畴恍然忆起好像听说袁绍有个族侄,近期在邺城招兵动静不小,应该就是此人了。
"哦——哈哈!原是袁公子驾到,田某眼拙,多有得罪!"田畴心下释然,急令放下吊桥,迎袁铭一行入寨。
袁铭为消田畴及寨中兵丁疑虑,只带王双一人入寨,命三百骑兵在外扎营过夜。深夜率众来访,对方心存戒备实属常情。欲取信于田畴及其部众,当以诚相待。
"田先生名声在外,小子时常惦念。只恨不知徐无山所在,无缘拜会。幸得今日大军过境,方知宝山近在常山,特来拜谒。"
袁铭见田畴即执礼甚恭,长揖到地。
昔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,自己今访年长一倍的田畴,更当以礼相待。
虽田畴才干不及诸葛亮,然正值用人之际,能得此等人物己是幸事。更何况田畴手握兵粮,若得投效,必能大增实力。
田畴急忙还礼:
"前日黑山贼曾假扮官兵劫粮,寨中不得不严加防范,多有得罪,还望公子海涵。"
当即传令设宴款待,又命人送三十坛美酒并佳肴至寨外犒军。
田畴前导,引袁铭、王双往住所而去。袁铭与田畴并辔而行,赞道:
"今日我初到此处,见先生将徐无山经营得如世外桃源,让我心中大感震撼。以先生大才,若不能出将入相,治理州县,实乃憾事!”
袁铭冥思苦想,依稀记得田畴曾屡拒袁绍、袁尚征辟,后曹操平定河北这方才应召,为征乌桓向导。
但他却又不顾禁令,在袁尚尸前痛哭,拒受封侯,后世对其忠奸评价不一。
此人最大建树,一在徐无山垦荒聚众,二在引曹军北征,既显治理之才,又通地理之学,在这无精确地图的年代实属难得。
当然,袁铭前世仅是射箭运动员,非史学专家,对田畴所知不过皮毛。但为了招揽此人,只能多加赞誉,拉近关系。
但实则田畴心中,对出仕之念渴望己久。在这乱世之中,哪个饱读诗书的儒者不愿投效一方诸侯,争那从龙之功,光耀门楣?
然则田畴屡拒袁绍父子征辟,其中自有深意。此人才学兼备,政略不凡,然眼界极高。
其志在效萧何治国之业,垂名青史。说得首白些,与诸葛孔明乃是同一襟怀,却无孔明之智谋运气,故而终身郁郁,壮志难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