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哉小说网

悠哉小说网>割鹿记安知鹿 > 第九百八十四章 战的是天下(第1页)

第九百八十四章 战的是天下(第1页)

破晓之前的潼关,被一层铅灰色的寒雾笼罩着,东方天际透着一抹鱼肚般的惨白,天空迟迟不至。从东北方向吹来的风中,除了黄河水汽的泥腥味,还有烽燧台燃烟后产生的焦糊味道。

关城之下,那些原本供商旅歇脚的茅草铺子,如今早已人去屋空,疾风过处,屋顶上的茅草坠落在地,和地上的沙尘一起翻滚,发出碎响,让城墙上的军士一阵心悸,还以为是敌军细作的脚步声。

城中的军营里早已有了动静,伙夫们已经支起了大锅,灶膛里燃起。。。。。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归鹿谷的春,向来温柔。琉璃花开得漫山遍野,紫中透金,像是把星辰揉碎了撒在人间。可今年的花开得格外早,三月初便已盛极,仿佛天地急着要将最后一抹静好倾泻而出。

苏萤已经不在归鹿观了。十年前她离开时,只背了一只旧布包,里面装着那枚无字铜钱、一本翻烂的《明灯六卷》残本,和一张泛黄的护灯卒遗照??那是她父母最后的影像。她没有说要去哪儿,只是在第七灯亭留下一封信,压在灯油罐下:

>“我要去找那些还没点灯的地方。”

自此音讯全无。有人说她在南疆建起一座“夜行书院”,专收被烧毁村庄的孤儿;也有人说她潜入北冥旧址,在铸币局废墟底下挖出了一整条地脉铜管,通向不知何处的深处。更离奇的是,每逢大雪封山之夜,边境哨所总有士兵声称看见一个提着羊皮灯笼的女子踏雪而来,不说话,只点燃一盏灯,又悄然离去。他们不敢追,也不敢问,只觉那灯焰跳动的节奏,竟与心跳同频。

而此刻,在西南边陲一处名为“黑峒”的山谷里,篝火正燃。

这里不通驿道,不列户籍,世代以采药为生,信奉“暗神”??一种认为光明会招致灾祸的古老信仰。孩子出生后要被蒙眼七日,婚丧嫁娶皆在子时闭灯举行,若有人私自点火,便会被逐出寨门,任其冻饿于野。

但今夜,寨中央的空地上却亮着一簇火光。

围着火堆坐着十几个少年,衣衫褴褛,眼神却亮得惊人。他们手中捧着自制的纸灯,灯芯是撕碎的课本页捻成,燃料则是松脂混着蜂蜡。火光照亮了他们脸上未愈的鞭痕,也照亮了脚边那本被翻得脱页的《割鹿记》手抄本。

坐在最前头的女孩抬起头,声音清冷:“你们还记得第一天是怎么活下来的吗?”

没人回答,但所有人都下意识摸了摸手腕上的烙印??那是进寨时被刻下的“盲从者”三字。

女孩继续道:“我叫阿织,五岁那年被人贩子卖到这里。他们说我‘眼里有光’,不适合做奴。于是用烧红的铁条剜了我的左眼,说要把光逼出来。”她缓缓摘下眼罩,露出一个空洞,“可你们知道吗?那一晚,我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塔顶,手里举着一盏灯。风很大,灯几乎灭了,但我听见有人说:‘你还愿意点灯吗?’”

她顿了顿,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,轻轻放在火堆旁。

正是那枚无字同心圆纹钱。

“第二天醒来,我发现右眼看得比从前更清楚了。不是因为神迹,是因为我不再怕黑了。”

众人沉默。良久,有个男孩低声问:“可我们点了灯,就会被杀。”

“那就让灯成为武器。”阿织站起身,指向远处山顶,“看见那座石庙了吗?他们说那是暗神栖居之所,其实不过是百年前‘引路灯’余党逃亡至此,借恐惧统治百姓的巢穴。庙底埋着一条输油管道,直通寨中各家灶台??他们靠控制灯火,控制一切。”

她翻开书页,指着一段批注:“林晚舟写过一句话:‘真正的黑暗,不是没有光,而是让人相信自己不配拥有光。’我们不是来求赦免的。我们是来夺回火种的。”

当夜三更,十二盏纸灯同时点燃,顺着山势排成一道斜线,宛如星河垂落。与此同时,寨中几户人家悄悄掀开灶台石板,将早已备好的引火棉塞入油管缝隙。

子时整,第一盏灯熄灭。

紧接着,第二盏、第三盏……每一灭,便有一处油管爆燃。火焰顺着地下管网逆行,直冲山顶庙宇。守庙巫师惊醒时,只见殿柱已被火舌缠绕,经幡化作灰蝶纷飞。他嘶吼着念咒,却被一名赤足少女一脚踹翻。

正是阿织。

她踩住他的手,将那枚无字铜钱按进他额头,留下一道灼痕。

“告诉你们的主子,”她说,“从此以后,这里的灯,由我们自己点。”

黎明时分,黑峒寨升起第一缕不属于供奉的炊烟。孩子们围坐在废墟前分食烤薯,笑声惊起了林间宿鸟。阿织坐在高处,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,忽然觉得袖中一热。

她掏出来一看,那枚铜钱竟微微发烫,表面的同心圆纹正在缓慢旋转,如同某种回应。

与此同时,东海孤岛的岩洞深处,风突然大作。

洞口那行“我不是来继承故事的”字迹,在月光下泛起微光。紧接着,第一片竹简无风自动,翻了个面,露出背面早已刻好的文字:

>“你问我为何点灯。

>因为有人曾为我燃尽一生。”

第二片随之翻动: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